招生老師如何與家長進行良好溝通?
一、招生老師與家長的初次溝通。
招生老師的職位決定了招生老師在與家長溝通時,應該處于一個交流并指導的位置上。既要保持流暢和諧的溝通,又要自然的保持自己的威信與專業(yè)形象??梢灾v難度還是比較大的,這就要求招生老師*良好的與家長溝通的能力。有的時候因為**次面談時的溝通可以直接影響家長對機構的評價。
1、初次交流的時間空置在5到10分鐘之間。
其實在5到10分鐘之間對彼此的認識是很初步的,在這中間影響到**印象的無非有三方面:外表衣著、肢體語言和談話內容。對老師而言專業(yè)形象的概念與服務行業(yè)還是有一定的區(qū)別的,不是說外表要多亮麗,而是一種內在的涵養(yǎng)與學識要通過形象來表現,端莊大方得體的衣著,和自信的氣質,都是*的,這樣會給家長一個良好的初步印象,信任的程度也會有一個很大的提高。
2、 聊專業(yè)性強的話題。
在與家長初次溝通時,深刻的學科認識和對教育的科學理念是能直接博取家長信任的?,F在的家長對孩子的關注程度都是有目共睹的,但盲目與浮躁的情緒也很強烈,**次與家長交流時,學科方面的特點和相關的學習方法可以多說一些,老師在這方面肯定比任何都精通,家長也很容易就信服,信任感一旦產生后續(xù)的很多問題就變得很簡單了。
二、招生老師與家長的日常溝通。
實際上,在教育孩子上,家長和老師是有很多共同點的,都渴望孩子健康的成長、不斷進步、盡快成才,所不同的僅是教育的方式、具體的要求。
因此,教師和家長存在溝通的基礎、溝通的必要。在對待家長的要求上,我們要認真傾聽,表示理解,充分予以尊重。對于家長不合理的要求和不當的方式,我們有說服和引導的責任。
1、“尊重”是老師與家長溝通的前提 。
盡管在家校關系中,老師起主導作用,但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,不存在尊卑、高低之別。因此,老師必須尊重學生家長,特別是要尊重所謂“差生”和“不聽話”孩子家長。
對教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,首先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,還要客觀地分析問題的癥結所在,公正地評價學生的表現和家長的家庭教育工作,與家長共同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。
老師不要動輒就向家長“告狀”,不要當眾責備他們的子女,較不能訓斥、指責家長,不說侮辱學生家長人格的話,不做侮辱學生家長人格的事。否則會造成教師與家長之間的隔閡甚至對立,還可能引起學生對家長或教師的不滿,損害教師的形象,降低教育效度。尊重別人是自尊的表現,也是得到別人尊重的前提,正如常言所說:“敬人者,人恒敬之”。
2、“傾聽”是教師與家長溝通的藝術。
無論老師具有多么豐富的實踐經驗和深厚的理論修養(yǎng),都不可能把復雜的教育工作做得十全十美、不出差錯。而且隨著整個民族素質的提高,家長的水平也在不斷提高,他們的許多見解值得教師學習和借鑒。加之“旁觀者清”,有時家長比教師較容易發(fā)現教育過程中的問題。因此,教師要放下“教育*”的架子,經常向家長征求意見,虛心聽取他們的批評和建議,以改進自己的工作。這樣做,也會使家長覺得教師可親可信,從而誠心誠意地支持和配合教師的工作,維護教師的威信。
鄭州三聯企業(yè)管理咨詢有限公司專注于線下地推,線上裂變,年費續(xù)費轉化,新生年費案等